又過了一個週末了, 還是一樣炎熱的夏日.

來到台北工作快要準備步入第三個年頭了?! 2007.8.20開始工作~

滿2年之後就要進入關鍵的第三年了.

不論是感情生活還是工作 其實變化的幅度也是頗大的. (os: 應該是超級大吧.)

 

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許多的老朋友也都漸漸開始步入他們的另一個階段.

我好像有時候還是父母中永遠的小孩子, 不成熟的小孩.

老是在做一些很蠢很傻的事. >"<

 

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與負責任地承擔該做到的事.

有時候覺得好難阿~ 因為我的情緒, 我的邏輯有時候太容易善變了.

隨波逐流的時候, 就會在搖擺不定的時候, 做出讓自己難過與痛苦的決定.

 

 

可以勇敢的面對自己 了解自己 不用猜測別人在想什麼

擔心別人對我有怎樣的看法, 盡其在我.

要朝這個方向努力阿!

 

人生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幸福而來的.

我的幸福可以是 看到路邊可愛的狗狗與主人微笑開心相處的模樣.

我的幸福也可以是 看到家人健康, 平安的樣子.

最重要的, 是可以打從心底感覺到喜樂. 可以享受當人的快樂.

 

一直不願意去誠實面對自己內心的痛苦.

老是選擇逃避與不去想來躲開.

但最後的結果總是讓自己與很重要的人感覺到受傷.

誠實的面對的自己吧!!

你這大傻瓜 大笨蛋!!!

 

在做任何的行動前, 請自己要仔細的思考.

不管是在工作上, 生活上 還是重要的感情上.

 

這個週末有一點的啟發, 感覺是件好事.

我開始對音樂又有些共鳴了, 可以讓音樂來讓自己內心平靜一些.

運動也是好事, 終於在週末有好好的游泳運動.

讓自己處在一個身心靈可以比較平衡的境界. 

壓力很大的時候 的確還是需要有個出口.

 

這兩天看電視都會看到Lanew的父親節廣告.

就會想起 內心的很多事情.

真的感慨很多很多.

父親節, 是一個會讓人想很多的日子.

 

晚上打了電話回家, 簡單跟媽媽聊了幾句.

一切平安. 還去了高雄世運的場地參觀.

下次回高雄可能也要去看看不一樣的高雄.

 

勇敢的面對自己吧!

仔細的思考!

 

Darren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兒有個謎語: 五隻青蛙坐在木頭上,有四隻決定跳下去。

那麼木頭上還剩幾隻?

答案:五隻。

 

為什麼?

因為「決定」與「去做」是兩回事。

 

「祕密」、「吸引力法則」、「心想事成」、「有求必應」……

已經有一陣子成為許多追求成功的人士密切注意的話題,再加上前一陣子中樂透得主的「祕密」,讓想變有錢的人士更是瘋狂。

不可否認,「成功」是大多數人的願望,也是人從小一直被灌輸的觀念。

要訓練自己當塊吸引成功的磁鐵,許多心理勵志的書灌輸的是正向想法,但少有書像《完全失敗手冊》這本書這樣徹底的點出要讓人一塌糊塗、走後退路的失敗策略。

 

這不是一本叫人如何從失敗中站起的勵志書,但史提夫‧麥德默特(Steve McDermott)這位被歐洲公認最傑出的演講者,提醒的是:

比起成功,失敗是一種不受意識控制的習慣。

人有許多不自覺形成的習慣會讓人一步步走向與「成功」背道而馳的路。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過各行各業淒慘落魄的案例之後,作者得到的驚人結論是,

這些各方面完全不同的人,竟擁有一模一樣的失敗策略。

 

生活中我們最常抱怨的事情,大多是我們自己做的。

人生其實是個DIY的計畫,心是主導塑造和製造的力量,所以如果你想擁有差勁的工作、

差勁的人際關係和差勁的人生,只要擁有差勁的興奮、差勁的奉獻和差勁的熱情就行。

想當萬眾矚目的失敗者,那就繼續怪外界種種害你得不到想要的東西.

 

 

#當機會來敲門

 

最糟糕的時刻可以催化你的事業、喚醒你,

給你能量去追求你可能已經錯失的機會。

想要充分利用意料之外機會的人,

都要問問自己下列問題:

 ‧我是不是用比較寬廣的定義來看待機會?

 ‧當我獲得一份工作機會時,我考慮的是金錢、公司名聲或工作頭銜,然後才做決定嗎?

 ‧我有沒有隨時留意各項機會?

 ‧就算我欠缺某一份工作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我願意毫不猶豫地接下那份工作嗎?

 ‧我有沒有根據自己的優缺點,來考慮一個機會適不適合我?

 

起點不重要,重要的是終點!

Darren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未來」,我們都知道要計畫,但一想到計畫這件事,相信有很多人就會想打退堂鼓,而且一定找得到打退堂鼓的各種理由,包括:忙、時間不夠、經濟問題、不知如何起頭……。

 

在《悠哉悠哉的時間簡化術》這本書裡,作者瑪西雅‧瑞姆絲蘭(Marcia Ramsland)提出了一個決定時間規畫是否有效的能力──PQ(project quotient),也就是執行計畫智能。

改變往往需要的是一股動力,《悠哉悠哉的時間簡化術》裡升級執行計畫智能(PQ)的重點在於「減法」,動手釐清現實與目標的距離,給自己一個時間範圍去實行,因為計畫「完成」可以預見,就比較容易促使自己擁有動力去執行計畫。

要讓目標和夢想達成,在這裡也分享最新一期的《大師輕鬆讀》(334期)「夢想變真實的10層檢視」,在關鍵思惟裡放了19世紀美國廢奴主義詩人約翰‧格林里夫‧惠蒂埃(John Greenleaf Whittier)一句值得深省的話:「在所有言語或筆墨表達的可悲話語之,最可悲的莫過於:『要是……就好了!』」

時間會前進,夢想若沒有行動支持就會凋零,只要用對方法,行動了,時間會讓你看見你對它做的努力。

 

#「完成」會帶來積極的成就感,讓你可以再三回味。

    脫離「老樣子」有很多好處:

   ‧讓人不覺得無聊。

   ‧為每個季節創造新的生活重心。

   ‧提供前進的動力,照亮未來,擺脫過去的影響力。

 

#  可以今天開始,就不要拖到明天。

 

# 目標具有感染力

目標是生活裡製造活力的部分,推動我們做得比平常多,讓我們脫離一成不變的日子。

目標要達成必須具備5項特質:

 1. 明確:指出人、事、時、地、因。

 2. 可量化:指時間範圍。

 3. 並非遙不可及:動員到資源和才能,才會更接近達成。

 4. 實際:你視為真實的意願,搭配可達成的按部就班進展。

 5. 有形:能透過五種感官來體會。

目標是貼上日期的夢想。

 

# 管理雜事的真正關鍵在於管理行動

 大部分行事曆之所以不管用,是因為沒有學會如何轉換「雜事」。

清單只是在提醒你未解決的事項,並沒有轉化為結果和行動,

但這中間的轉換才是真正該做的事。

雜事只要還維持「雜事」的身分,就不能組織。

 

Darren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錄自商週-總編輯的話 (郭奕伶) 1128期 

慘勝, 是對金鼎經營權爭奪戰的詮釋.

John C. Maxwell說: 受苦的人, 會傷害別人, 也容易被人所傷.

詩人喬治 赫伯特也說: 

  那些不能原諒他人的人, 把前方自己要過的橋給弄斷了.

 

慘勝,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為什麼沒有雙贏, 一定要慘勝?!

 

另外我們總經理前幾天在半年會上說的一些話也很令人省思.

 

# 從最初的念開始, 邁向自依止-

很少的人能夠理解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亦不可得的真義.

# 從單純注意, 減少心理糾葛-

# 觀身不淨

# 觀受是苦

# 觀心無常

# 觀法無我

 

要打起精神來工作啦!!!!

加油~~~

Darren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06 Mon 2009 22:27
  • 疲倦

好久沒有這樣疲倦的感覺...

對於工作上, 開始出現一點點的無力感.

是因為事情越來越多了~ 好像永遠永遠就是會一直把工作再加上來.

 

喔~ 我不想要有星期一工作症候群阿.

要要振作.

要睡飽一點. 然後 Work smart! 

 

Bless for everyhting.

Bless you

 

Darren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由兩岸大學生組成的「肉腳」水手團,離開電腦、書本,和舒適的家,到海上忍受嘔吐的痛苦,體認到自己的渺小、察覺友誼的價值……集體冒險,是培養團隊組織力與學習相互信賴的良好方式。

摘錄自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7037

 

下面是蠻長的文章.

列一些我喜歡的文句.

用一個生命去帶動另一個生命,一個人去影響另一個人,雖然短暫,卻是很簡單的幸福。

駕船時,把浪切開,是非常快樂的事,我們看似征服了海,但其實是海包容了我們。

她讓我們通過,要是沒有這片海,我們到不了台灣。

畢業這一年,我都在漂泊,像汪洋看不到世界,

唯一差別在船有方向、有目的,而我卻不知要何去何從?」

航行中,忍住憂鬱,想著自己這5年來,太安於花蓮這個舒適圈,

想到自己有熱情服務別人,卻忽略了家人,

 
台灣四面環海,我們卻對海洋充滿懼怕。這趟航程,是冒險,也是探索。

「這個旅程,我對自己有了新發現,只要跨出那最難的一步,不怕失敗,追求一輩子可能不會再有的體驗。人的渺小,海的遼闊,在廣潤的大海裡,什麼都沒有,只剩20公尺長的小船。人必須對自然,對任何事物懷抱謙卑。」 

楊牧的散文〈料羅灣的漁舟〉中寫道:「我們未曾走上去,就體認不出它的動盪;我們不曾飄海,就不瞭解它的起伏和不安。」 

如果生命中的事物只能遠眺,沒有上船實地飄海,我們必定缺少親臨的奧妙。

================================================

2008年4月25日清晨破曉,天色灰濛,碇泊在香港西貢大網仔港灣的「香港外展精神號」(Spirit of Outward Bound Hong Kong),狹小的甲板上騷動起來。 

船長一聲令下,大家排列成拔河隊型,「1、2、3」「1、2、3」把沉甸甸的黃色主帆,一寸寸拉升到26公尺的桅杆上。另一頭,有人把絞盤上的纜繩絞繄再絞緊,繩索發出唧唧唧尖叫聲。 

7點半一到,小船啟碇離岸,我們也離開了陸地,告別安穩的舒適圈,未來4天要把自己赤裸裸的交給海洋。 

航行4天3夜、835公里 從香港到高雄,橫渡台灣海峽 

我們的探險地點,不是南極或北極,而是近在咫尺的台灣海峽。 

這個由「台灣外展教育中心」籌畫5個月,聯合「世界領袖基金會」召集9名台灣、中國大陸等兩岸大學生,以及3位隨行人員共12人,共同完成首次「和平之旅」。學員全無航海經驗,包括隨行採訪的《商業周刊》記者。我們將由香港出發,橫渡台灣海峽,到高雄茄萣的興達港。 

有人說,如果你討厭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買一張船票,要他從香港坐遊輪到台灣,因為這條航線凶險處處。更何況,過去台灣海峽被稱為黑水溝,清朝便流傳一首「渡台悲歌」,第一句就嚇死人:「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誰都難。」 

這艘風帆船長20.4公尺,比起麗星郵輪「處女星號」,長度只有它的1/13。如果你坐豪華遊輪都會暈眩,那我們這艘船,鐵定讓你腸胃「翻江倒海」。 

47歲的英籍船長奈玖‧伊凡斯(Nigel Evans),有20多年的航海資歷,出發前3天,他帶著大家從零開始,演練調節風帆、收放纜繩、船艙失火、棄船逃生等動作。他下令:「每位登船的人都要工作、值勤,包括記者也一視同仁。」於是12名學員分2組,4小時值勤一次。

 

他攤開地圖,用尺量了量說,香港到台灣興達港直線距離是350浬(約648公里),而風帆要受力,須和海風保持大於40度的角度,又要配合不同風向,所以航向要偏左或偏右,呈「之」字型前進。因此,實際航行路線達450浬(約835公里),比直線距離多出100浬。 

嘔吐聲此起彼落 為躲避漁船,大夥輪流值夜勤 

這艘「香港外展精神號」,曾2度參加世界環航大賽,船身由不鏽鋼鑄造,重50噸,等於10頭大象的重量。但我們暱稱它為「帆船飯店」,它有3張帆、14個床位、1間廚房、2間廁所。 

第一個早晨,我們才駛向外海,船艉便跪著一排人,嘔吐聲此起彼落,「拉住他!拉住她!」船長大喊,怕他們墜海,要求我們抓住他們身上的安全繩。 

吐完後,所有人雙眼無神,縮著身子,望著藍黑的海水,不發一語。香港大副一再提醒,不可在艙底吐,因為味道會引發連鎖反應。大家也相約不要講「吐」,一律改稱為「餵海豚」。 

來自北京交大的吳昊說:「我原本以為坐大船,輕輕鬆鬆就可以到台灣了,沒想到,卻是這樣,真是新學習啊!」話說完,他就倒臥在甲板上了。而同校的研究生魏煒,從一上船開始,就癱在艙底作嘔,無法起身。 

東華大學運動休閒系畢業的許佳儒,看到大家明明吐得很痛苦,還拚命講冷笑話,彼此安慰,她說:「這是最交心、最甜的時刻。用一個生命去帶動另一個生命,一個人去影響另一個人,雖然短暫,卻是很簡單的幸福。」 

海面點點漁火,滿天星斗。船行過處,水面水母受到驚擾,閃出螢光。 

船長耳提面命,外海作業船隻常達數千艘,它們往往點起千瓦大燈吸引魚群,強光中,漁夫看不到20公尺外的暗處,為追逐魚群,還會忽左忽右轉向,因此,魚網、浮標對我們都是危險。

小漁船危險,大貨輪也不好惹。因為它們的速度往往超過20浬(時速37公里)以上,不易閃躲。船長說:「在海面航行,視線清楚最重要。」他要求我們值勤時,必須隨時注意海面狀況。整晚,我們都在閃避漁船。折騰到大半夜,大家都累了,即使值班,很多人仍禁不住打瞌睡。 

風帆船往菲律賓方向前進,避開北邊危險的台灣淺灘(Taiwan Bank)。船長解釋說,這片位於澎湖群島西方,總面積8,800平方公里,最淺8.6公尺,任何船隻不小心靠近,必死無疑。 

身形瘦弱的謝宜玲,是台灣交大資工所博士生,她壓抑想吐的衝動,擔任掌舵重任。舵握在手裡,傳來陣陣海浪衝擊反饋而來的力道,謝宜玲說:「駕船時,把浪切開,是非常快樂的事,我們看似征服了海,但其實是海包容了我們。她讓我們通過,要是沒有這片海,我們到不了台灣。」 

帆船複雜而精巧的設計,是從虛空中取得前進的動力,每艘帆船是高度力學的統合,以錙銖計的微小風力,都可以充分被利用。但風向多變,船帆必須不斷改變方向調整,整艘帆船至少有30條纜繩要調節操控,而且鬆緊互相牽制,每一次更動一條,其他也要一起微調。 

長庚大學電機系的廖國志,共吐了8次。他接手駕船,靠專注遺忘生理痛苦。他說:「夜裡駕船很像夢境,海浪像黑色岩漿,但手握方向舵,傳來海浪的力量,才忽然感覺它無比真實。」 

第二天早上,我們緩緩越過東沙群島外海,這裡暗礁多,水情險。夕陽西下,忽然有人大叫「dolphin! dolphin!」(海豚!海豚!)起先,是一個三角形的背鰭浮出海面,在船右舷處逗留,然後加速筆直切過海浪,朝左舷游過去。接著,一對背鰭破水而出,像奧運水上芭蕾般,2隻海豚整齊劃一的在浪頭上躍起、入海,再躍起,牠們比肩馳騁海面。現身短短不到1分鐘,卻是我們此行最美的驚嘆號。

 

這時,清大工工系的游懿珊,帽子忽然被風吹落海面,眨眼便不見蹤影,船長說:「人落海不消20秒也會很快消失在視線裡,海浪能吞噬一切。」看似平靜的海面,仍是暗藏危險。 

黑夜中暴風來襲 掀起4、5米浪,船身傾斜60度 

第三天凌晨,越過東沙群島後約3小時,風速忽然轉向,瞬間最大風速高於每小時30浬,接近熱帶性低氣壓。海收斂起溫柔笑臉,換上狂暴的臉孔。 

浪高4、5公尺,把船身朝左推倒傾斜60度。黑暗中,大副大叫「準備轉向」,接著發號施令,「taking! taking!」(轉向!轉向!)大家顧不得昏沉,立刻打起精神,抽回纜繩,上緊絞盤,鬆開繩索,把主帆由右擺向左側,吸取改向而來的強勁東風,船速飆到每小時7浬。

亞洲大學的鐘崴丞,負責控制主帆纜繩,一人分頭處理2條繩索,上船後,他一直在嘔吐,但他說:「我當下想到,如果我不做,船就不能往前走。」 

他勉強自己做完工作,立刻爬到水桶邊吐了起來。但接下來一整晚,海象更加險惡,風在耳際哮號。 

船長說:「我有時很恨海,當有一次海浪狠狠把我們的船拋到16呎(約5公尺)高的地方,再狠狠摔下,那時你不會愛海的。但其實,我不愛海,也不恨海,我只是尊敬海,也尊敬一起在海面工作的人,我絕不低估海,她每一分鐘都在改變。」 

值班掌舵的中央大學法文系甯庭郁說:「一開始掌舵我非常怕,海浪大,船速度好快,我整個身體很僵硬,很痠,偏偏方向舵一直抖,捉不穩……」 

船身像被雷擊,一陣海浪來,就轟隆隆作響,人走在狹小的船艙甬道裡,像被強力磁鐵吸向一邊,手腳死黏在艙板上,得像壁虎爬在牆壁上移動。 

風雨後,天氣恢復平靜,我們的小船越過呂宋海峽西北方。

 

坐在甲板上,甯庭郁回想昨夜,她必須將航向控制在35到40度之間,只有5度微小的差距,必須非常專注。後來船長讚美她,「Sunny, Very Good!」。 

「我一直在想,既然那麼痛苦為什麼要來?」她凝神看著海面回想,「第一天身體一直很不舒服,吐完又覺得嘔心,但第二天習慣了之後,覺得好多了。原來人的身體好神奇,身體會習慣『習慣』,所以能突破習慣,就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 

吳昊是系上高材生,但第一次航海遠行,他不是躺在甲板,就是倚靠在別人肩膀。謝宜玲說,當吳昊往她肩膀靠去時,一開始,她非常吃驚,後來她理解到「這是我們人和人之間,習慣的陌生和防備。」想通之後,她放開心,欣然接受他的倚賴,「這種被信賴的感覺,好像重新凝結了我們,很值得珍惜。」 

也許感受到隊員的溫暖,山東出生的吳昊在昏沉沉中發出豪語:「我上岸一定要瘋狂親吻大地,不管是不是中華民國的領土。」 

第三天中午,船長遇到航海多年來不可思議的事,原本東南風,瞬間轉為東北風,兩種風撞在一起,形成不穩定的旋流。他進出船艙,拚命讀著儀器,計算經緯度,喃喃自語說:「怪了,真是怪了,風向一秒鐘裡90度大轉變!」 

屏息凝神守望 安渡「鬼打牆」、火炮演習區 

船身左搖右晃,像個搖籃擺動,但就是不會往前進,接著4小時內,我們可憐的小船,彷如「鬼打牆」般,繞來繞去,始終在原地打轉。 

船長說:「這種現象叫『Becalmed』,就是船被卡死在同一個地方,動彈不得。」把一號帆、二號帆都升起來,增加受風力,但作用不大。最後,船長打開馬達,筆直朝東北突圍而去。 

第三天下午,船越過台灣海峽鵝鑾鼻西側,這時候台灣海峽黑潮支流及洋流集帶動強風,海面湧浪,行船困難。

 

訓練員原來在桅杆拉纜繩,一個浪打來,把他高高拋起,他立刻被甩到船邊,眼見就要摔出去了,大家趕快衝過去把他的安全繩拉住。 

傍晚,船長憂心忡忡的說,這幾天墾丁外海將進行火炮試射演習,我們距離台灣沿岸越來越近了,所以,航向必須非常小心。 

第四天凌晨,我們在黑水溝上徘徊,海天一片迷濛,午夜3點,我們逐漸靠近火炮試射的範圍,船長要駕船的游懿珊千萬不能偏離航向,不然我們會被當成標靶,「we will get fired!」 

忽然,天空飄起雨,我們見到久違的陸地,依稀看見興達電廠2支高聳煙囪,大家高呼:「回家了!台灣,我們到了!」癱軟3天的魏煒總算爬出船艙,露出解脫的微笑,大家以為他康復了,不料,他又立刻抱著水桶吐起來。 

我們這群臨時訓練的「肉腳」水手,群策群力之下,歷經80小時的航行,終於渡過了黑水溝。 

吳昊履行承諾,在上岸後,親吻興達港碼頭的土地。 

2007年從東華大學畢業的許佳儒,在花蓮用戶外活動輔導中輟生重建自信,這個旅行也讓她重新反省自己。「畢業這一年,我都在漂泊,像汪洋看不到世界,唯一差別在船有方向、有目的,而我卻不知要何去何從?」她坦言。航行中,她忍住憂鬱,想著自己這5年來,太安於花蓮這個舒適圈,想到自己有熱情服務別人,卻忽略了家人,「我決定要離開花蓮,回到南投老家,我忽略家人太久了,我渴望那種愛,也能給出愛。」她非常謝謝這個旅程。 

台灣四面環海,我們卻對海洋充滿懼怕。這趟航程,是冒險,也是探索。鐘崴丞說:「這個旅程,我對自己有了新發現,只要跨出那最難的一步,不怕失敗,追求一輩子可能不會再有的體驗。人的渺小,海的遼闊,在廣潤的大海裡,什麼都沒有,只剩20公尺長的小船。人必須對自然,對任何事物懷抱謙卑。」 

楊牧的散文〈料羅灣的漁舟〉中寫道:「我們未曾走上去,就體認不出它的動盪;我們不曾飄海,就不瞭解它的起伏和不安。」 

如果生命中的事物只能遠眺,沒有上船實地飄海,我們必定缺少親臨的奧妙。把自己赤裸裸交給大海,才能發現自己極限在哪裡。(選錄自《商業周刊》1068期)

Darren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